如何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王志利
摘要: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每一个受教育者必须接受的文化教育。数学对诸多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经济学、地理学起到直接利用的工具作用,对所有学科起到间接使用的启迪作用,还对人的智慧发展、品质培养以及情感、世界观的形成起到导引作用。这是由于数学是从量的侧面认知事物,而量又是具有普遍存在性的,所以数学是贯穿于人类知识体系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的、辩证的、广泛的、与时俱进的学科。它的教学价值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情感;教育;数学;思想方法
文化情感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数学环境: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达到对数学学习具有主动的和旺盛的学习态度等目的。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味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需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入手,使学生变机械、被动学习为创造、主动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乐学、爱学,使学生的情感与知识技能同步发展。
一、注重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只从认知角度考虑,关注如何把数学公式、概念和定理讲清楚,只注意讲解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计算演示中的正确性,而很少想到教学的情感性和趣味性。
新课改强调要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探究性学习已为教师所熟悉,但有的数学教师认为“只有探究性学习,才能获得情感体验”。其实,并非只有通过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式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式的教学同样可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要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乐于接受,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尽可能使教学内容超出学生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与生活联系,升华学生渴望学习数学的情感
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能更多地参与,更多地体会对话的平等,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不但利于消除病态的自恋和自大,而且学生会愉快地将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行为。
数学是具有丰富联系的学科,在强调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外界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地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用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国情国策、市场营销、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现代时尚等方面。例如,大到水电费、通讯费等的函数问题;交通路径、彩票抽奖、风险决策等的概率统计问题以及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小到在教室里看黑板最佳位置、糖水变甜、水管截面为圆形、买瓜子时先品尝等日常琐事,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有利武器,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教育。
三、注重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要求了解的数学思想有方程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隐含条件的思想、整体代换的思想、类比的思想等。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比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或“会运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像法、特值法等。其实思想和方法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初中数学中用到的各种方法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而数学思想又是对方法的理性认识。因此,通过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这是使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是依照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让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在自觉的状态下,参与知识的形成和规律的揭示过程。那么学生所获取的就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思维探索的过程中领悟、运用、内化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四、注重教学中数学美的渗透
注意以美激趣。数学中充满了丰富的美的素材(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外形的直观美、对称美,数学知识内在的和谐美、结构美,数学思维方法的奇异美、独特美,数学语言、公式的简洁美、统一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一般可以在提出数学问题时揭露它的新颖、奇异和形态的优美,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使他们感受到思维方式、方法的巧妙、新奇、别致,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它;在把知识加以整理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和谐、统一、简单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而且能从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等。例如,12×12=144,21×21=441;13×13=169,31×31=961;102×102=10404,201×201=40401;103×103=10609,301×301=90601;9+5+4=8+7+3,92+52+42=82+72+32。
而数学中更为一般的对称,则体现在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和几何图形上。前者给我们探求函数的性质提供了方便,后者则运用在建筑、美术领域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数学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般枯燥乏味,它不是长篇的定理公式的累积,而是一种美的学科。文化渗透除了本身就是数学的灵魂、精髓的扩展延伸,它对学习者的数学学习兴趣起到重要培育作用,对其学习热情、主动性起到鼓舞作用。在实例与数学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数学史、数学方法论、数学思想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功底更为深厚,从而树立起学数学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落实“情感目标”,不能简单、机械、生硬地“拼贴”,而应捕捉教学生成细节,把情感交流寓于具体教学实践中,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巧妙地获得真切、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数学课程三维目标的相互统一,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具有情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