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华炳
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教师作为这一变革的行为主体,其教学中的思想、行为、言语都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些笔者的实践与体会。
一、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充满创新思考。要想实现这一过程,教师就要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切、鼓励的语言,都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间、学生间有了这样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势必会为每一名学生体验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营造一个充满“阳光”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学不是教师单向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的情感也不是两个封闭的空间,教学是知识学习的一个互动的、交流的过程,需要沟通、启发、补充,需要彼此间思考、经验和知识的交换,需要彼此间情感、体验的交流,需要共同的生长和发展,这是师生间平等的对话,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尊重学生自主探索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通过对话,促进和缩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时间和过程,真心地、亲切地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经验,以自己的智慧、情感,启迪他们对自我发展的需求,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尊重他们个体的多样性、独特性,关注每个个体的潜能,促进这种潜能的激发,因此在学生自主摸索形成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常关注他们的困惑,关注他们发展的方向,帮助和指点他们克服成长的困惑、烦恼,当他们遭遇挫折与失败时及时给予他们真情的激励,让他们充满发展的自信,当他们成功时给予热情的鼓励,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希望与追求,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内化并形成一种新的自觉反思的意识。无论何时,教师都要不断地激活学生自身求知、求善、求美、求新的愿望和能力。同时,教师在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做学生的倾听者,倾听是实现师生情感交互的桥梁。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问题是知识生成和发展的生命动力,不断涌现新问题是知识创新的根本,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深入的动力、自主学习的导火索。因此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这种问题的意识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是终身学习的首要基础能力,让每一名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产生问题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第一要务。“问”是点燃学生探究热情的点火器,是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生长因子”,是使学生更善于学习,更善于捕捉学习的方法、特征,形成自我的认知经验和策略的工具。
例如,教授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时,课题的引入教师可以出示一面大平面镜,让学生重新感受一下每天要做的“照镜子”这一生活情境,请学生跟镜子里的自己问好,说说两个你一样吗?通过学生的叙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最终指向课堂所要探究的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不疑不问,不思不究,学无进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正是生于疑而成于探究,并不断地通过产疑、探疑、解疑的过程得到充足地发展。
三、引导学生消除学习上的障碍
教育的民主、师生的平等对话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阳光”,对生活的观察,对知识的探疑,对问题的追求,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长的“养分”,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焦躁、障碍的消除,帮助学生形成建构认知经验,是学生学习能力完善的“水”,水到渠成,重视恰到好处地指点学生突破学障,获得学法的智慧,是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技术性手段。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备着无限的潜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蛰伏着对知识追求的欲望。但是由于学生的经验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善,认识问题的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对问题的体验肤浅,认识局限,概括水平低劣,往往产生知识学习的障碍,“卡”在某一点,“卡”在突破口。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就在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所“卡”的点。引导学生交流困难、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转换思考的角度,进行广角度的认识;引导学生提出创新的思想,提出积极的有价值的批判思维,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予鼓励;同时指点学生如何建立困难与已有的经验进行联系、迁移,比较不同与相同之处,寻找知识的生长点,逐步把困难同化于旧知,顺应于新知。通过这一次次突破障碍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克障”的经验,从而发展能力并内化为自己今后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形成建构新知的认知策略。例如,学生在理解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时,往往错误地认为电阻R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I成反比。此时教师一方面可让学生回顾导体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R跟U、I无关。消除知识深化的“障點”,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点拨,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师生合作,但教师不能越俎代疱、包办,应指点学生去探究、去尝试,让学生通过指点获得突破困难的积极体验,获得永久难忘的成功经验。只有这样,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替代、灌输永远不会给予学生学习的经验。因此在指点和消除学生“障点”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度”,重在学生的尝试,重在学生的探究体验,重在学生在成功学习中获得学习的经验、方法和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的观察、分析、思考、自我感受,才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内容,教师“点”和“拨”要时常注意这一点。
学生学习的发展和深入,离不开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能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的需要,才能担负起社会持续发展的责任。新课程、新理念,更重视学生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呼唤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实现这一思想提供了机遇,抓住机遇,认真实践,积极探索,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助跑器。